调整反冲洗强度的核心目标是:在彻底清除滤料层截留的杂质(如悬浮物、胶体)的同时,避免滤料流失、级配混乱或颗粒破损。需结合滤料特性(粒径、级配)、运行状态(过滤周期、杂质负荷)及反冲洗方式(单水冲、气水联合冲),通过 “基础参数设定 + 动态监测调整” 实现维护效果,具体方法如下:
石英砂滤料的反冲洗强度需匹配其粒径和级配(上细下粗),不同粒径对应的安全强度范围不同,需先设定保底参数:
滤料粒径(mm) | 单水反冲洗强度(L/(m²・s)) | 气冲强度(m³/(m²・min)) | 核心作用 |
---|
0.5-1(上层细砂) | 12-18 | 15-25(配合水冲时) | 清除细砂截留的小杂质,避免细砂流失 |
2-4(下层粗砂) | 18-22 | 25-30(单独气冲时) | 松动粗砂间隙的杂质,避免级配混乱 |
注意:
反冲洗强度是否合适,可通过实时观察以下现象直观判断,并逐步微调(每次调整幅度≤2 L/(m²・s) 或 3 m³/(m²・min)):
反冲洗时,滤料层会因水流 / 气流冲击膨胀(正常膨胀率 15%-25%),计算公式:
膨胀率 =(膨胀后厚度 - 原厚度)/ 原厚度 ×100%
若膨胀率<15%:杂质无法彻底清除(如滤料层几乎不 “松动”,反冲洗排水浑浊度低但过滤后很快堵塞),需提高强度;
若膨胀率>30%:滤料层剧烈翻涌(类似 “沸腾”),细砂被冲至水面甚至随排水流失(排水可见明显砂粒),需降低强度;
最佳状态:膨胀率 20% 左右(如原滤料层厚度 80cm,膨胀后 95-100cm),滤料颗粒在水流中 “缓慢翻滚”,无明显上下窜动。
初始 1-2 分钟:排水浑浊(正常,因截留的杂质被冲出);
3-5 分钟:排水逐渐变清(从浊度 100NTU 降至 10NTU 以下);
结束前 30 秒:排水接近清水(浊度<5NTU),且无砂粒沉淀(可在排水口放容器接水,观察是否有细砂)。
反冲洗结束后,停机 30 分钟(让滤料自然沉降),打开观察孔检查:
反冲洗强度并非固定值,需根据过滤过程中的杂质截留量(即 “污染程度”)灵活调整,避免 “过度冲洗” 或 “冲洗不足”:
单纯依赖反冲洗强度调整有局限,结合以下措施可降低对强度的要求,同时保护滤料:
定期 “浅层反洗”:每周 1 次用低强度水冲(8-10 L/(m²・s))冲洗上层 10-15cm 细砂,减少深层滤料不必要的翻动;
检查布水 / 集水装置:确保布水均匀(如避免布水器孔眼堵塞导致局部流速过高),否则局部强度过高会冲坏滤料(需每月清理布水器);
定期筛分滤料:每年 1-2 次放空过滤器,筛分滤料(分离碎砂和混合的粗细砂),恢复级配结构,减少因级配混乱导致的 “不得不提高强度冲洗” 的情况。
不流失:以上层细砂无明显流失为底线(排水无砂粒,滤料厚度稳定);
不混乱:保持 “上细下粗” 级配(分层清晰,无粗细砂混合);
能冲净:反冲洗后排水清澈(浊度<5NTU),过滤周期和出水水质恢复正常。
通过 “基础参数设定→过程观察微调→结合污染程度动态调整”,既能延长滤料寿命(从 3 年延长至 4-5 年),又能保证过滤效率稳定,是石英砂滤料维护的核心手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