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英砂过滤器反冲洗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异常情况?-杭州鑫凯水处理
一、滤料相关异常:滤料流失、板结或分层紊乱
1. 反洗排水带砂(滤料流失)
现象:反洗排水口观察到明显砂粒,或反洗后打开过滤器检查发现滤层高度显著下降(单次流失量>5cm)。
核心成因:
反洗强度过高:超过石英砂(粒径 0.8-1.2mm)耐受上限(>18L/(m²・s)),滤料被过度冲刷导致随水流失。
反洗排水阀滤网破损:滤网(常规 80-100 目)未起到拦截作用,滤料直接从排水口排出。
滤料粒径不均:滤料中混入过多细砂(如粒径<0.5mm),细砂易被反洗水带走。
初步应对:立即关小反洗进水阀降低强度,观察排水带砂是否缓解;反洗结束后检查排水滤网,破损则更换;若滤料粒径不均,需补充合格粒径的石英砂。
2. 滤层不膨胀 / 局部板结
现象:反洗时通过观察窗发现滤层无明显膨胀(膨胀率<10%),或局部出现 “硬块”(手摸滤料呈块状团聚),反洗后过滤器进出口压差仍居高不下(>0.08MPa)。
核心成因:
反洗强度不足:反洗水量 / 压力不够(如反洗泵压力<0.1MPa),滤料缝隙无法被充分冲刷,杂质黏结滤料形成板结。
反洗周期过长:长期未反洗导致滤层截留的藻类、有机物(如腐殖质)大量堆积,形成难以冲洗的黏结层。
进水含油 / 黏性杂质:若原水含油(如工业废水)或黏性胶体,杂质附着在滤料表面形成油膜或胶结层,反洗难以破除。
初步应对:逐步提高反洗强度(至 15-18L/(m²・s))并延长反洗时间(至 12-15 分钟);若板结严重,可采用 “低强度反洗 + 清水浸泡 10-15 分钟” 循环 2-3 次,软化板结层;若进水含油,需在过滤器前增设除油装置(如隔油池)。
3. 滤层分层紊乱
现象:反洗后滤层出现 “倒分层”(本该在下层的粗砂跑到上层,上层细砂沉到下层),或滤层出现明显 “断层”(局部空缺)。
核心成因:
反洗强度骤升骤降:阀门操作过快(如瞬间全开反洗进水阀),水流冲击导致滤料上下翻动无序,破坏原有 “上细下粗” 的分层结构。
反洗时间过长:超过 15 分钟后,滤料长时间剧烈碰撞,原有粒径梯度的分层被打乱。
初步应对:反洗时 “缓开缓关” 阀门,使反洗强度逐步提升 / 下降;控制反洗时间在 5-10 分钟内,避免过度冲刷;若分层已紊乱,需停机后人工平整滤层,重新进行反洗校准。
二、反洗效果异常:杂质冲洗不净或反洗水浑浊不退
1. 反洗排水始终浑浊(杂质冲洗不净)
现象:反洗 5-10 分钟后,排水仍呈深灰、微黄(浊度>5NTU),无明显澄清趋势。
核心成因:
反洗流程不规范:未先泄压直接反洗,滤层上方残留压力导致反洗水分布不均,局部滤料未被冲洗。
滤料失效:滤料使用超过 3-5 年,表面孔隙被不可逆堵塞(如重金属沉积、硅垢附着),杂质无法通过反洗剥离。
原水浊度骤升:水质突然恶化(如暴雨后原水浊度从 5NTU 升至 50NTU),滤层截留杂质远超正常负荷,单次反洗无法洗净。
初步应对:反洗前确保过滤器泄压至零(打开排气阀);若滤料失效,需更换 20%-30% 的滤料(或全部更换);若原水浊度骤升,可缩短反洗周期(如从 8 小时缩至 4 小时),或在过滤器前增设预处理(如混凝沉淀池)。
2. 反洗后正洗无法达标
现象:反洗后进行正洗(常规滤速冲洗),正洗排水浊度长期>0.5NTU(达标要求<0.5NTU),无法切换至正常运行。
核心成因:
反洗不彻底:滤料缝隙残留大量反洗污水,正洗时污水被冲出。
正洗强度不足:正洗水量过小(滤速<0.8m/h),无法冲洗滤料残留杂质。
滤料表面有 “二次污染”:反洗水本身浊度高(如反洗水箱未定期清理,积累杂质),反洗时反而污染滤料。
初步应对:重新进行反洗(适当提高强度 1-2L/(m²・s));增大正洗水量(滤速提升至 1.0-1.2m/h)并延长正洗时间(至 5-8 分钟);检查反洗水箱,定期(每 1-2 周)清理箱底沉泥。
三、设备与管路异常:压力波动、漏水或部件故障
1. 反洗压力骤降 / 波动
现象:反洗过程中压力表指针剧烈跳动(波动范围>0.05MPa),或压力突然从 0.12MPa 降至 0.05MPa 以下,滤层膨胀随之减弱。
核心成因:
反洗泵故障:泵叶轮堵塞(如杂质进入泵体)或电机功率不足,导致供水压力不稳定。
反洗管路堵塞:反洗进水管路(如止回阀、流量计)被杂质(如大颗粒泥沙)堵塞,水流受阻。
阀门内漏:反洗进水阀未完全关闭,部分反洗水从进水侧流失,导致滤层侧压力下降。
初步应对:立即停止反洗,检查反洗泵(清理叶轮、测试电机电流);拆卸反洗管路阀门 / 流量计,清除堵塞物;关闭进水总阀后测试反洗进水阀密封性,内漏则更换阀门密封件。
2. 管路 / 阀门漏水
现象:反洗时反洗进水管接口、阀门法兰处出现滴水 / 喷水,或排气阀密封不严导致漏气。
核心成因:
密封件老化:橡胶密封圈(如阀门 O 型圈、管路垫片)长期使用后磨损、变形,失去密封作用。
安装不当:法兰螺栓未均匀拧紧,或管路接口错位导致密封间隙。
压力骤升冲击:反洗阀门突然全开,水压骤升导致接口密封处被冲开。
初步应对:漏水轻微时可暂时用止水带缠绕,反洗结束后更换老化密封件;漏水严重时立即停机,重新紧固法兰螺栓或调整管路接口;后续操作需 “缓开缓关” 阀门,避免压力骤变。
3. 反洗泵 / 风机(气水反洗)异常停机
现象:反洗过程中反洗泵突然停止运行,或气水反洗时风机跳闸,滤层因断水 / 断气快速坍塌。
核心成因:
过载保护:反洗泵吸入杂质导致负载过大,电机过载跳闸;风机进风口堵塞导致风量不足,过热保护启动。
电气故障:泵 / 风机接线松动、接触器故障,或供电电压不稳。
初步应对:断开电源,检查泵体是否堵塞(清理进水口滤网)、风机进风口是否有异物;排查电气线路,紧固接线端子;重启设备前先手动盘车(泵 / 风机叶轮),确认无卡阻后再启动。
四、水质相关异常:反洗水二次污染或出水指标反弹
1. 反洗水携带污染物(二次污染)
现象:反洗后恢复运行,出水浊度、COD(化学需氧量)等指标反而升高(如浊度从 0.3NTU 升至 1.0NTU)。
核心成因:
反洗水箱污染:反洗水箱长期未清理,底部沉积的泥沙、藻类在反洗时被冲入滤层。
反洗水源不合格:若使用回收水(如二级出水)反洗,回收水本身浊度 / 有机物含量高(如浊度>3NTU),反洗时污染滤料。
初步应对:清空反洗水箱,用清水彻底冲洗箱壁及底部沉泥;检测反洗水源水质,确保浊度<1NTU、COD<50mg/L,不达标则更换为自来水或合格清水反洗。
2. 反洗后出水 pH 值异常
现象:反洗前出水 pH 值稳定(如 7.0-8.0),反洗后 pH 值骤降(<6.0)或骤升(>9.0)。
核心成因:
反洗水 pH 值异常:如使用酸性反洗水(如含酸洗残留的水)或碱性水(如含氢氧化钠的水),反洗后残留药剂改变滤层 pH 环境。
滤料污染:若滤料吸附大量酸性 / 碱性杂质(如工业废水中的硫酸根、氨氮),反洗时杂质释放导致出水 pH 波动。
初步应对:检测反洗水 pH 值,调整至中性(6.5-7.5)后再反洗;若滤料吸附杂质,可采用中性清水反复正洗(至出水 pH 恢复正常),必要时更换受污染滤料。
上一条: 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