锰砂过滤器运行过程中,反洗周期如何确定?
一、核心判断依据
1. 滤层阻力(压差)
原理:随着过滤进行,滤料表面截留的铁锰氧化物、悬浮物逐渐增多,滤层阻力(压差)持续上升。当压差超过设定阈值时,需启动反洗。
阈值设定:
常规工况:压差 ΔP ≥ 0.05~0.07 MPa(5~7 米水头)。
高浊度或高铁锰水质:可适当降低阈值至 ΔP ≥ 0.04 MPa,避免滤层负荷过大。
监测工具:通过压差变送器或 U 型管压差计实时监测,建议每 2 小时记录一次数据。
2. 运行时间
固定周期:在水质稳定的场景下,可按12~24 小时设定固定反洗周期(如每天凌晨自动反洗),适用于工业循环水、地下水等水质波动小的系统。
水质影响:
高铁锰水质(铁>5 mg/L、锰>1 mg/L):周期缩短至 8~12 小时。
低铁锰水质(铁<2 mg/L、锰<0.5 mg/L):周期可延长至 24~36 小时。
3. 出水水质超标
触发条件:当出水铁>0.3 mg/L或锰>0.1 mg/L(超过国标生活饮用水限值)时,即使压差未达阈值,也需立即反洗。
注意事项:若频繁因水质超标触发反洗,需排查滤料活性下降、配水不均或预处理失效等问题。
二、动态调整方法
1. 水质波动响应机制
原水铁锰浓度突变:
例如原水铁从 3 mg/L 升至 8 mg/L 时,需根据过滤负荷计算理论周期:
理论周期(小时)= 滤料容铁量(mg/kg)× 滤料质量(kg)÷(原水铁浓度 × 流量 ×1000)
(注:锰砂容铁量通常为 10~15 kg/m³,容锰量为 3~5 kg/m³)暴雨或季节性水质变化:
地表水作为水源时,暴雨后浊度、有机物升高,需缩短反洗周期至 6~8 小时,并加强预处理(如增加混凝剂投加量)。
2. 滤料状态评估
取样观察:定期从滤层中上部取样,观察滤料表面污染物附着情况:
正常状态:滤料呈黑褐色,表面有松散铁锰氧化物膜。
需反洗状态:滤料黏结成团,表面形成致密 “泥饼”,颜色变浅(铁氧化物沉积过多)。
反洗效果验证:反洗结束后,检测反洗排水浊度,若>20 NTU 或持续浑浊,需延长反洗时间或提高反洗强度。
三、反洗周期优化策略
1. 分阶段反洗控制
初期低强度反洗:反洗开始前 3~5 分钟,采用 **6~8 L/(m²・s)** 的低强度水流松动滤料表面杂质,避免高速水流直接冲散滤料层。
主反洗阶段:提升强度至12~15 L/(m²·s),持续 10~15 分钟,确保滤层膨胀率达 30%~50%(通过视镜观察)。
末期慢洗阶段: 2~3 分钟降低强度至5~6 L/(m²·s),促进细颗粒杂质沉降,减少滤料流失。
2. 组合触发机制(推荐)
采用 “压差为主、时间为辅、水质兜底” 的三重控制:
优先以压差 ΔP≥0.05 MPa 触发反洗;
若压差未达标但运行时间超过 24 小时,强制反洗;
实时监测出水水质,超标时立即中断过滤并启动反洗。
3. 节能型反洗模式
变强度反洗:根据滤层污染程度自动调节反洗强度,例如:
反洗强度 15 L/(m²・s),若反洗排水浊度>30 NTU,下次反洗强度提升至 18 L/(m²・s)。
气水联合反洗:针对高负荷滤池,先通入压缩空气(强度 10~15 L/(m²・s))曝气 5 分钟,再启动水洗,可提高污染物剥离效率,缩短反洗时间 30%~50%。
下一条: 除铁锰过滤器运行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?
相关新闻
- 石英砂过滤器过滤后达到什么标准及应用
- 全自动软水器(钠离子交换器)再生周期计算方法
- 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及水处理设备
- 全自动软化水设备(软水器)厂家选型技术参数
- 多介质过滤器功能及选型
- 全自动钠离子交换器(软化水设备)常见故障及维护
- 洗衣房水处理设备
- 紫外线消毒器功能介绍
- 环保型超细磨粉机设备成为21世纪发展主流
- 精制石英砂的市场现状
- 影响锰砂过滤器出水水质的因素有哪些?-杭州鑫凯
- 如何判断锰砂过滤器的滤料是否需要更换?-杭州鑫凯
- 如何延长锰砂过滤器滤料的使用寿命?-杭州鑫凯
- 除铁锰过滤器的运行对水的酸碱度有要求吗?-杭州鑫凯
- 除铁锰过滤器在运行过程中,如何控制水的酸碱度?-杭州鑫凯
- 除铁锰过滤器在运行过程中,如何监测水的酸碱度?-杭州鑫凯
- 除铁锰过滤器常见故障有哪些?-杭州鑫凯
- 除铁锰过滤器运行时,怎样控制压力和流量?-杭州鑫凯
- 除铁锰过滤器的压力和流量异常的原因有哪些?-杭州鑫凯
- 除铁锰过滤器的滤层堵塞可能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?-杭州鑫凯